论文模板
收稿日期:2010-09-21
作者简介:王青梅,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安徽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弓联兵,男,陕西咸阳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和比较政治。
项目名称: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科项目“我国公务员录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课题编号2008sk101)的阶段性成果
非正式规则影响下的技术传承
——官员“考任”的历史演变轨迹探析
王青梅1,弓联兵2
1.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2.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官员“考任”有着特殊的历史演变轨迹:从中到西的突变,再由西至中的移植,考试的内容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有不同的规定,考试的程序也因国情和技术的差异而有相关的设定,唯有“考任”,这种通过考试进行官员选拔的客观科学公正的中性技术手段,成为这一特殊历史传承中的唯一共性。“考任”的技术移植,不需要或很少需要非正式规则做出相应的融合或变迁,因此,在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不同性质的,具有不同非正式规则的环境,“考任”都能存在且适用。但在现代社会,“考任”若想从设计上的理性发展为实践中的理性,还是要实现公务员录用的正式与非正式规则的融合。
关键词:考任;非正式规则;公务员录用;科举
中图分类号:G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考任”是指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政府公务人员选拔的相对客观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当今无论是欧美民主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大都会采用“考任”的方式进行公务人员的选拔,其制度集中体现为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务员录用的缘起在众多制度中显得尤为特别,它既不完全是从历史经验中的内生和演变,也不完全是从西到中的强加与模仿。它的建立是中国与西方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与当代上下接续的产物。它的历史演变轨迹证明了时空与性质的相距甚远并没有影响某些历史的共性。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若要探究当前公务员录用制度,并力图从中得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服务于当代实践的需求,最佳的办法就是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探索从古代官员考选制度、西方文官录用制度、当代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历史传承,探析“考任”这种技术手段从古至今、由西到中的历史演变轨迹,从而得出完善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最有效的结论。
一、渐进——中国古代官员考选制度的兴革盛衰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选制度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和完善。因为历史资料有限,关于原始社会仅有“禅让制”的首领选任的记载,普通官员如何选任,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有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记载,1]
(下略)
参考文献:
1]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
2](清)俞正燮.癸巳类稿[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下略)